React篇: HelloWorld解說與JSX語法
"本文章附有影片"。本章的目標是提供上一章的HelloWorld應用的詳盡說明,JSX語法的基礎與元件的三種語法。不過在這之前,我要先說明幾個學習的重點。
註: 本文章附有影片,影片網址在Youtube的這個網址。本文章同步放置於Github庫的這裡。
第一,不要一開始學習React就用官方的例子或是複雜的TodoMVC,例如像TodoMVC或新版官網現在上面的圈叉遊戲這些例子,這些例子不是給剛學習React的開發者看的,TodoMVC這種例子,比較像是現在每個函式庫或框架用來展示能力用的。之前我在一開始學習時,也是一開始就看TodoMVC,老實說是有看沒有懂,後來先把其他的基礎學會了,才能理解這個例子在寫什麼。所以我建議一開始先放慢速度,先把基礎紥實地學會才是比較好的方式。此外,有些人在學這種新的函式庫時,會覺得要像參加旅遊團一樣,用走馬看花的方式一天跑十個旅遊景點,把所有的新的、熱門的東西都花點時間學一遍,我不明白這樣作的目的是為了什麼,目的是趕風潮嗎?我也不認為這樣能真正學到什麼,在網路上已經有看到的,有些人說他已經學過學會的,但寫出來的程式碼可能自己在寫什麼都不知道,英文專有名詞錯字連篇,文章裡面中英文名詞混雜不通順難以理解。如果你學一項技術要學成這樣,那我覺得還是別浪費時間。
第二,我要再次強調,不要用單一個網頁的方式來寫React程式碼。這也是我認為不正確的學習方式,所謂的直接使用網頁,就是用類似jquery的寫法,把所需的函式庫加到script標籤中,在一個html檔案中寫程式碼,聽起來似乎很便利,但這並不是真實開發的情況。如果真的大家都是這樣寫就可以,那就不需要大費周章專門為了寫ES6或React的應用,建立一個開發測試的環境。在官方提供的範例中,有不少簡單的例子都是這樣子的作法,這些例子都是很簡單的一個小功能範例,甚至沒用到ES6或JSX語法。另外,雖然是直接用單一個網頁的方式,實際上如果需要經過babel工具編譯,都還需要額外加一個babel-core。一個之前在討論區中常遇到的問題,像React官方的單一個網頁的這些範例,一直不改用新版的babel-core函式庫,是有什麼原因嗎?因為新版的babel-core一直無法正確編譯React元件,這裡面有很多問題與bugs。
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如果你今天去上一門課或看網路上的教學,教授的老師都是用JS Bin或JSFiddle這些網站服務,而不是用電腦的開發環境在教程式碼內容,或許在單純的解說某段程式碼是ok的,但如果一直都是這樣教,這會很容易誤導到學習者,讓學習者們都認為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在開發ES6或React應用的。之前的章節已經有提過,這個方式有很多問題,它與真實的開發情況並不相同,假使你今天要套用一個別人寫好的元件模組,這個方式也沒辦法用。
學得精比學得廣來得重要,尤其是在一開始的階段,如果你不能夠的掌握真正的基礎,那麼這段學習時間也是浪費掉而已。再者,知識是一點一滴的學習所累積的結果,每天不間斷地花1小時學習,比一天花12小時學習會來得有效果。對於像這種開發技術的知識學習,實作遠比紙上或網上學習來得重要,看一看這些教學就能學會是不可能的,只有親自動手下去作,才有可能真正的學會。
學習目標
- HelloWorld程式碼說明
- 基本的開發與執行的流程
- JSX語法與React Element(元素)
- React Component(元件)語法
HelloWorld程式碼說明
上一章最後使用了一個簡單的範例 - HelloWorld
。這是一個在React中稱之為元件的撰寫方式,現在我們開始來解說這個元件的程式碼內容。或許你會認為這程式碼這麼簡單,有什麼好說的,不過這裡面包含了React應用最基礎的結構,對初學者來說,這些都是必學的基礎知識,之後在複雜的元件中都是同樣的結構。
首先是最上面的兩個語句,這是ES6中引用模組的語句,這兩個是所有React根程式檔案所需要的模組,一個是React
,另一個是ReactDOM
:
import React from 'react'
import ReactDOM from 'react-dom'
如果你在這個程式碼檔案只需要撰寫元件,不需要渲染(render)到網頁上,那只需引用React
模組即可。
注意: 這裡會有個常遇見的問題,如果你在程式碼裡用了JSX語法,至少要匯入'react'套件,因為JSX語法是個簡寫語法(下面有說明),裡面用了這個套件裡的方法。
通常我們會把每個元件寫在一個獨立的程式碼檔案之中,這樣比較容易管理,通常檔案名稱就是那個元件的名稱,例如MyButton
元件的檔案名稱就會使用MyButton.js
或是MyButton.jsx
。
注意: .jsx副檔名的檔案格式,其實與.js副檔名的並無差異,有些人認為如果程式碼裡用了JSX語法,就使用.jsx副檔名,這樣比較好作區別。不過但前提是你的開發工具要認得這種副檔名,不然語法無法作高亮度顯示,也沒有自動完成的功能。
如果你需要引用某個你自己的元件檔案,只需要用以下的語法就可以引用,不過前提是你的MyButton.js
中也要有對應的export
語句,代表輸出模組。這語句中的./
代表是同一目錄中,注意後面並不需要加上副檔名:
import MyButton from './MyButton'
一般來說,在較具規模的應用中,你可以使用元件(Components)、樣式(Style)等等資料夾,來區分不同的程式碼檔案,作為一個檔案管理組織分類的方式。import
語句可以針對這些資料夾來使用,例如你把MyButton.js
放在Components
資料夾中,可以用下面的語法來匯入:
import MyButton from './Components/MyButton'
接下來的程式碼是一個元件的類別繼承宣告,因為我們一開始用的元件內容很簡單,所以幾乎沒寫什麼,只有一個render
方法的定義而已,類別定義是ES6標準的新內容。
class HelloWorld extends Component {
render() {
return <h1>{this.props.text}</h1>
}
}
這個宣告代表著元件都是由React.Component
類別繼承而來的,所有的元件都是一樣的寫法。
<h1>{this.props.text}</h1>
那麼這一段是什麼?看起來好像是HTML中的<h1>
標記的寫法,但中間的又好像是JavaScript的程式碼。
這種把HTML寫在JavaScript的程式碼中的技術,稱之為JSX語法,是React中很特別的一種語法,它可以讓你把HTML中的各種標記,直接混在JavaScript程式碼中來寫(並不是字串,而是直接使用)。JSX語法在React中是一種必學的語法。當HTML的標記與JavaScript互相混在一起時,為了要標明與執行JavaScript的程式碼,所以用了花括號({})把程式碼的部份括起來。所以this.props.text
這一句是JavaScript的程式碼沒錯。
那麼this.props.text
指的又是什麼?
this
是這個元件類別所產生的物件實體,props
則代表屬性(property)的複數簡寫,也就是有可能有多個屬性,屬性這個東西,其實如果你懂HTML大概就很容易理解,像下面這樣的HTML標記:
<img src="images/test.jpg" width="100" height="100" alt="..." />
對img
元素標記來說,"src"、"width"、"height"、"alt"就是它的屬性。(不過在英文裡專有名詞叫"attributes",中文翻譯也是"屬性")
我們的HelloWorld
元件會拿來與HTML中的img
標記比對,那有什麼是它的屬性(props)?就是text
這個。下面這段程式碼的意思是,要把HelloWorld
元件中的text
屬性的值,顯示在這個位子上:
{this.props.text}
怎麼看出來它這個屬性,最後是什麼值?就App.js中的這一段的程式碼:
<HelloWorld text="今天就開始學React!" />
有看到<HelloWorld text="今天就開始學React!" />
這行了嗎?它是不是長得和上面說的HTML中的img
標記的語法有點像,當然我們只能透過這個方法來作這件事,你不能直接存取或修改網頁上DOM元素。
那麼要渲染(顯示)怎麼樣的內容呢?就是<HelloWorld text="今天就開始學React!" />
這個元件的內容。
HelloWorld
是我們設計好的元件,它真正的HTML顯示內容是下面這個,所以最後的輸出就是把text
裡面的值代換入這個內容中:
<h1>{this.props.text}</h1>
也就是像下面這樣:
<h1>今天就開始學React!</h1>
props是讓元件之間建構出擁有者元件(owner)與被擁有者元件(ownee)間的關係,這也是父母元件與子女元件間的傳遞資料(溝通)的第一種關係,可以由下圖來說明:
擁有者通常指的是某個位於上層的元件。規則很簡單:
- A元件在
render()
中建立了B元件,A就是B的擁有者。(或者可以說因為A元件的定義中設定了B元件的屬性) - 元件是無法改變自己的
props
(屬性),這是它的擁有者才可以作的事。
特別注意: 元件無法改變自己的
props
,這是我們學習到的第一條React的強硬規則。一定要記住。註: 在這個範例中,我們使用了三個程式檔案,分別是index.js, App.js, HelloWorld.js。這只是一般應用上的分隔,你不一定要按照這個區分方式。index.js作為最後把虛擬DOM轉譯為直實DOM的檔案,它算是個入口檔案(entry)。App.js則是集中整合所有的元件,它是整個應用的元件控制中心。HelloWorld.js則是我們自己寫的元件內容,之後有可能有很多元件。這樣作看起來很麻煩,但這樣的分隔實際上有一些好處,它可以讓每個程式檔案要作的事情分隔清楚。之後如果元件愈來愈多時,就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組織管理。
開發與執行的流程
React開發的流程大致上像下面這樣:
- 撰寫每個元件的內容,每個元件區分不同的程式碼檔案,每個元件之間可以互相輸出匯入來引用。
- 最後統整到index.js中,以
ReactDOM.render
方法作最後的輸出(渲染)的工作。 - 開發完成打包(壓縮 & 醜化)成一個js檔案,然後發佈這個檔案。
因為React函式庫並沒有附帶可以負責組織整體流程的框架,要作資料流與元件之間的溝通,只能使用一些基本方式。如果要在複雜的元件間作互動管理,需要另外再使用Redux之類的Flux概念架構函式庫來協助。不過這個要等到你對React的開發已經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再來使用,後面的課堂會再說明。
另外,React是一種SPA(單頁式應用程式)的開發函式庫,如果要作複雜一點的不同功能畫面的切換,一般都會使用像react-router函式庫來作不同元件間的切換工作,實際上這也算是一個必學的函式庫,後面的課堂會再說明。
JSX語法與React Element(元素)
React的核心概念中有兩個,一個是React Element(元素),另一個是React Component(元件),兩者都是虛擬DOM中的東西。React Element(元素)是其中最基本的概念。
React Element(元素)是一個React用於描述虛擬DOM元素的物件,它只有單純用於描述的屬性值,其中沒有帶有方法,在(prototype)原型中也沒有其他東西,它用四個重要的屬性來描述DOM元素:
- type: 一個字串,代表任何合法的HTML元素類型名稱,例如h1、div,或是參照到React程式碼中定義的的元件類別。
- props: 對應到元素的屬性值的屬性。
- key: React用來識別元素的屬性,尤其是在同樣類型的元素間要用這個屬性來區分。
- ref: React用來存取對應的實體(真實)DOM用的屬性。
React Element(元素)需要透過ReactDOM.render
方法,才能把虛擬DOM元素,轉換為實體(真實)DOM,也就是說React Element(元素)代表的是一種無狀態的、不可改變的、虛擬的DOM元素,它就是所謂的"Virtual DOM"的組成分子。React元素與元件間是一種"你之中有我,我之中有你"的結構。
React提供了React.createElement
方法,讓開發者可以自行定義React Element(元素),也可以組合元素們間的 父母-子女(parent-children) 關係。下面的程式碼範例中,使用了React.createElement
方法來建立虛擬的DOM元素:
var child = React.createElement('li', null, '項目')
var root = React.createElement('ul', { className: 'my-list' }, child)
ReactDOM.render(root,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root'))
最後在網頁上的真實DOM元素的結構會像下面這樣:
<ul data-reactroot="" class="my-list">
<li>項目</li>
</ul>
這個React Element(元素),也就是用於描述的虛擬DOM元素的JavaScript物件會長這個樣子,實際上是可以有巢狀結構的:
{
type: 'ul',
props: {
className: 'my-list',
children: {
type: 'li',
props: {
children: '項目'
}
}
}
}
講了這麼久,那JSX語法與這個React Element(元素)有什麼關係?
我們先說明JSX語法是什麼,是一種可以讓HTML標記直接寫在JavaScript程式碼中的擴充語法,X
代表的是XML
語法的意思,React允許你可以這樣作,是因為它在讀到JSX語法時,會自動幫你用React.createElement
方法來建立虛擬的DOM元素,也就是說JSX語法實際上就是使用React.createElement
方法的簡寫語法。這當然需要透過babel編譯工具才能正確轉譯,之前有提過babel是Facebook贊助的專案,自然會跟著React要作什麼運用而加這些功能。
雖然React並沒有強迫你一定要用JSX語法來定義虛擬的DOM元素的結構與內容,但說實在的,如果DOM元素複雜了些,加上又在其中要混用JavaScript語句,使用React.createElement
會讓程式碼顯得混亂,所以JSX語法是一定要用的。上面的範例寫成JSX語法會非常的直覺,就像在寫一般的網頁HTML碼一樣:
const root = <ul className='my-list'><li>項目</li></ul>
當然,JSX語法中的這些HTML標記,並不是真正的網頁上HTML的標記,而是人造的、假的,這是經過React中設計的用來對應合法的HTML標記。有些HTML的標記中的屬性會和JavaScript語言相衝突,所以會被改用別的名稱,不過這種例外情況並不多見,只有HTML標記中的屬性class
與for
,它們在JSX語法中要改用className
與htmlFor
來取代,官方的這個深入 JSX網頁上可以參考更多資訊。
你如果要把用JSX語法寫成的語句,倒回去看真正的React.createElement
的方法應該怎麼寫,可以用babel提供的線上轉換程式來轉換,這一段JSX的語法,真正的JavaScript執行語句是,和上面的寫法差不多,只是寫到同一個語句中:
var root = React.createElement(
'ul',
{ className: 'my-list' },
React.createElement(
'li',
null,
'項目'
)
);
React Element(元素)也可以用來描述我們自訂的元件,就像一般的HTML元素一樣。我們在HelloWorld
範例中用的JSX語法有兩個地方,我把它們的對照createElement方法的程式碼寫在下面。其中一個是元件的類別定義處:
//JSX
<h1>{this.props.text}</h1>
//createElement
React.createElement(
"h1",
null,
undefined.props.text
);
另一個是在最後的ReactDOM.render
方法中:
//JSX
<HelloWorld text="今天就開始學React!" />
//createElement
React.createElement(HelloWorld, { text: "今天就開始學React!" });
React Element(元素)會把我們自訂的元件,當作一種特別的type
(類型),也就是把它當作是一種可以使用的DOM元素來描述,當然同樣也可以有巢狀的結構。
React Component(元件)語法
React Component(元件)是React的真正的心臟與靈魂。可以說React就是一個讓開發者打造自訂元件用的函式庫。相較於React Element(元素)只是單純的描述虛擬DOM的屬性內容,React Component(元件)則是裡面可以封裝多個React Element(元素)或封裝其他元件,也可以帶有狀態(state),以及各種事件處理的方法。
在React v15中,我們可以用下面三種方式來定義一個元件。會有這麼多種的方式,大概是React的設計者們認為,多幾種方式可以讓不同需求的開發者增加來使用React的誘因,菜色不同但都可以吃好吃飽。
第一種在HelloWorld
的範例中有看到了,這是ES6+的類別定義方式,是使用繼承自React.Component類別的語法,這樣式又可以稱為建構式樣式(constructor pattern)。因為現在可以直接執行ES6+相關語法與API的瀏覽器,通常會需要要新版本的瀏覽器,而且還不見得會100%相容。所以我們會先經由babel工具幫忙先轉成ES5語法再執行,這樣在瀏覽器各種不同版本與品牌中,可以得到最大的相容性。ES6+是一種未來將會普及的語法,這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。
class HelloWorld extends Component {
render() {
return <h1>{this.props.text}</h1>
}
}
註: ES6+指的是使用了ES6標準以上的語法或API。
第二種是ES5的語法,這是為了要能相容於只支援ES5的瀏覽器,所使用的一種方式,最早React的版本中只有這種語法,所以現在官網或網路上的範例大部份都是用這種語法,如果你連JSX語法也不使用的話,那麼是完全可以不需要babel工具,就可以在各種支援ES5標準的瀏覽器中執行。這種樣式又可以稱之為工廠樣式(factory pattern)。不過現在開始這種語法會慢慢減少,主因是它在自訂方法或屬性時,比第一種方式的彈性少很多。
var HelloWorld = React.createClass({
render: function() {
return <h1>{this.props.text}</h1>
}
});
第三種是函式定義樣式,這只能在無狀態的函式元件(Stateless functional components)上使用,像我們這個HelloWorld
就是無狀態的(stateless),裡面沒有定義state
值與相關生命週期的方法,純粹是個顯示用的簡單元件,所以可以用這個語法。這個語法是在React 0.14版本才加入的,也是前不久的事情而已(2015/10)。通常這個樣式還會使用ES6中的箭頭函式語法,讓程式碼更簡潔,不過它看起來不太像是個功能很強大的元件就是了,純粹是個函式而已:
const HelloWorld = (props) => (
<h1>{props.text}</h1>
)
註: 不知道你有發覺到了嗎,這無狀態元件的寫法,其實就是我們之前有一章談到的"純粹函式"。
註: React的最近版本是從0.14直接大跳板號到15.0的。
註: 箭頭函式的後面使用括號(())是只有單個語句時使用的,會自動加上return在語句前。如果是多行語句要用花括號({}),而且要自行加上return的語句。
結果這三種語法對我們的HelloWorld
元件來說,都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。實際上不論你是用ES6類別的定義(建構式樣式),或是React.createClass
方法(工廠樣式),React都不允許你自己建立元件的實體,元件仍然是在虛擬DOM中的東西,也就是說就算你使用類別的定義方式,你在整個的應用中,也不能使用new
運算符來由類別產生實體。產生實體這件事要交給React來作,ReactDOM.render
是唯一能將虛擬DOM(渲染)到實體DOM的方法。
所以,不論你是使用類別、React.createClass
方法或函式定義,它們都是React的元件,仍然是把props(屬性)當成輸入,最後把React Elements(元素)作為回傳,這也是元件最基本的結構。不過當然每種語法所能使用的特性有所不同,使用的語法也不相同。
在本課堂中,我們只會使用第1種ES6+語法與第3種,工廠模式是算是舊的ES5語法,現在有很多新的範例或教學都開始改用新式的ES6+語法了。如果你會第1種語法,要看得懂ES5語法不會很困難。
影片
結論
本章說明了簡單的HelloWorld應用中的幾個基本的知識,在讀過本章後,應該掌握的幾個重點如下:
- JSX語法是React.createElement的簡寫語法,要使用它需要匯入(import)react函式庫,並且要透過babel工具編譯才可以。
- props(屬性)是在JSX語法中,用類似HTML標記的方式,在標記中指定屬性給元件的一種語法。
- 元件不能改變自己的props,只有它的擁者有元件(owner)可以作這件事。
- 元件共有三種語法,不同的語法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,目前都是使用ES6類別的語法,以及無狀態的函式元件語法。